哈喽,小伙伴们!今天的汉字学习时间,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感觉不太光明正大的词——“觊觎”。这个词儿,可不是咱们日常聊天里的常客,但它的意思和用法倒是还挺接地气的。
觊觎的读音
觊觎这个词,小伙伴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是不是读成了kuī jiàn?或者读读成了kǎi yú?完美避开了它的正确读音:“jì yú。
觊觎读“jì yú,小伙伴们记住了吗?别到时候想用的时候,一紧张,读错了,那可就尴尬了。
觊觎的含义
不知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,觊觎这两个字长得有点像,都是“见”字旁边加上一个部首。觊,是“见”字旁边加上“圭”,觎是“见”字旁边加上“于”。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小眼睛在偷偷地盯着你。
这个词,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偷偷地看着,心里想着,想要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指对于不应该得到的东西,或者别人的东西,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贪欲。这种渴望和贪欲,往往是因为得不到而更加强烈,心里越是痒痒地想要得到。
这个词儿,用到现在核心还是那个意思——心里想要,但又不直接表现出来,有点儿偷偷摸摸的感觉。不过,现在的“觊觎”更多地带有一种贬义,指的是对不正当利益的渴望,比如权力、金钱、地位等等。
觊觎的运用
关于觊觎一词的运用,我们来看个例句:“他觊觎这个位置已经很久了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是,这个人对这个职位或者地位,心里一直有着强烈的欲望,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,没有直接表现出来,或者没有采取行动。这里的“觊觎”,就有点“暗中观察,伺机而动”的感觉。
再比如:“他对公司的股权一直觊觎不已。” 这句话里,“觊觎不已”就是说他一直在暗地里想要得到公司的股权,但可能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,或者采取了比较隐蔽的手段。这里的“觊觎”,就有点“心怀不轨,暗中图谋”的意思了。
咱们再深入一点,看看“觊觎”在古籍中的例子。
在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中,提到“宗庙乏祀,社稷无位;羣凶觊觎,分裂诸夏。”这里用觊觎来形容那些有野心的人对权力的渴望和企图,他们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权力,从而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分裂。
通过以上的例句,我们可以看出,觊觎是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贪欲,尤其是对于不应该得到的东西。它往往是因为得不到而更加强烈。但是,我们要明白,觊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,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,才能真正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觊觎(jì yú)与觑觎( qù yú)
"觊觎"和"觑觎"这两个词都表示对某物的强烈欲望或贪婪的注视,但是它们的使用场合和语境有所不同。
"觊觎"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对权力、地位、财物等的非分之想或不正当的企图。它强调的是内心的贪婪和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强烈渴望。这种渴望和贪欲,往往是因为得不到而更加强烈。
而"觑觎"则更多地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物的不怀好意的观察或打量,它侧重于通过观察来寻找机会或破绽。例如,"他在暗中觑觎这个机会",表示某人在暗地里寻找机会,可能是为了抓住这个机会,也可能是为了利用这个机会达到某种目的。
两者虽然在含义上有相似之处,但"觊觎"更多强调内心的贪婪和欲望,"觑觎"则更侧重于外在的观察和寻找机会。
觊觎的学习笔记到此。点点在看,点点关注,感恩遇见,共同成长!